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從雪跡中捕獲DNA的方法,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非侵入性方法,可以監(jiān)測北極熊等難以捉摸的動物。
北極熊是北極的象征,難以捉摸且脆弱。對北極熊種群的詳細監(jiān)測對于北極熊的保護至關重要,但由于北極熊很難找到,我們缺少有關北極熊種群規(guī)模以及這些種群之間聯系程度的關鍵數據。科學家們現已開發(fā)出一種新工具來提供幫助:利用雪中熊腳印中脫落的皮膚細胞進行 DNA 分析。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北極項目的梅蘭妮·蘭卡斯特博士說:“在北極尋找北極熊尤其具有挑戰(zhàn)性、昂貴且耗時,更不用說統(tǒng)計它們的數量并了解它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了。”保護科學前沿研究的資深作者。
保護領域的創(chuàng)新法醫(yī)技術
科學家們受到了可應用于微小的、降解的 DNA 樣本的法醫(yī)技術的啟發(fā)。有了這些技術,就沒有必要親自捕捉熊,這對熊和人類來說都是壓力和危險的,也是一些當地土著社區(qū)關注的一個問題。相反,科學家可以研究順便脫落的 DNA 來源——環(huán)境 DNA。
烏特恰格維克
阿拉斯加烏特恰維克的北極熊。圖片來源:伊麗莎白·克魯格,世界自然基金會
“許多因紐特人對侵入性研究方法表示擔憂,”該文章的作者之一、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伊麗莎白·克魯格說。“人們擔心北極熊個體的福利以及以后可能捕獲北極熊的人們的健康和安全。這就是我們對此類新方法如此興奮的原因之一——采集樣本的人甚至不需要看到北極熊或被北極熊看到。”
環(huán)境 DNA:一種非侵入性工具
環(huán)境 DNA 的一種常見形式是在動物排便時沉積的。然而,DNA 質量并不總是足以滿足保護所需的個體水平分析。此外,對于像科學家測試的另外兩個物種(山貓和雪豹)這樣的領地動物,糞便采樣可能會影響它們的行為。因此,研究人員轉向雪足跡中的皮膚細胞。
“這些痕跡通常含有新鮮細胞,并且由于‘儲存’溫度較低,DNA 是完整的。通過腸道的 DNA 降解程度更高,因此研究起來更具挑戰(zhàn)性,”主要作者、瑞典 MIX Research AB 的 Micaela Hellström 博士說。
野外追蹤和采樣
科學家們從野外和圈養(yǎng)的阿拉斯加北極熊和瑞典歐亞山貓留下的單獨足跡中收集了雪。他們還從圈養(yǎng)雪豹留下的足跡中收集雪。對頭發(fā)、唾液和粘液等其他材料進行了采樣,確認這些痕跡提供了準確的基因型。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