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鄂倫春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鄂倫春族簡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鄂倫春族的祖先也是“室韋”,即森林人。
2、到了元代,稱之為“林中百姓”。
3、明代泛指為“北山野人”,游獵于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西起石勒喀河,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qū)。
4、17世紀中葉,沙俄殖民者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迫使鄂倫春人南遷,集中分布于大小興安嶺。
5、然而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后,直至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簽訂以前,他們?nèi)灾镣馀d安嶺以南廣大地區(qū)游獵,并且還參加清政府定期巡邏邊界等活動。
6、只是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侵占了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qū)以后,鄂倫春族人民才喪失被侵占區(qū)域的廣大游獵場所。
7、清廷對于鄂倫春族的統(tǒng)治,迭有變遷。
8、康熙三十年(1691),清廷把鄂倫族分成“摩凌阿”與“雅發(fā)罕”兩部分,歸布特哈總衙門管轄。
9、“摩凌阿鄂倫春”為騎馬鄂倫春之意,編入八旗組織,用以南征北戰(zhàn)。
10、“雅發(fā)罕鄂倫春”意為步行的鄂倫春,指失去馴鹿尚未得到馬匹仍在游獵的鄂倫春族,分設(shè)庫瑪爾、畢拉爾、阿力、多布庫爾、托河5路,路下分8佐,每佐設(shè)鄂倫春族佐領(lǐng)1人。
11、每年清廷派“安達”進山一次,征取貢貂。
12、光緒八年(1882),清廷廢布特哈總管衙門,設(shè)立興安城總管衙門,專管5路鄂倫春族。
13、光緒十九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將原來5路合并為4路16佐(阿力、多布庫爾兩路合并,其余未動),分屬黑龍江、墨爾根、布特哈、呼倫貝爾4城副都統(tǒng)衙門。
14、 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只是廢除了八旗組織的內(nèi)容,4路16佐的機構(gòu)基本上沒有變動。
15、管轄系統(tǒng)上,其中3路劃歸黑龍江省督辦公署管轄,l路劃歸海拉爾蒙古衙門管轄。
16、“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將鄂倫春族名義上分別置于偽黑龍江省和興安北省管轄。
17、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期間,鄂倫春族人民奮起反抗,鄂倫春族子弟參加了東北抗日聯(lián)軍,英勇參戰(zhàn)。
18、用自己的鮮血保衛(wèi)祖國和本民族的生存。
19、1945年8月獲得解放。
20、1951年10月1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族自治旗建立。
21、 【民族服飾】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chuàng)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
22、狍皮不僅經(jīng)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極好。
23、不同季節(jié)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種不同的衣著。
24、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 皮厚結(jié)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
25、夏季的狍皮毛質(zhì)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26、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頭皮帽。
27、 這種帽子用完整的狍子頭皮制作而成。
28、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熟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只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
29、這種帽子不僅保暖御寒,而且還是狩獵的極好偽裝。
30、據(jù)說如果不換上兩只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xiàn)誤傷。
31、 【文化藝術(shù)】在長期的狩獵生產(chǎn)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chuàng)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shù)等。
32、 口頭創(chuàng)作是鄂倫春人主要的文學形式。
33、他們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等廣泛地涉及了民族歷史、社會、狩獵采集、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
34、古老的族源神話《恩都力創(chuàng)造了鄂倫春人》、神話《倫吉善和阿伊吉倫》、《白衣仙姑》、《吳達內(nèi)的故事》等,涉及鄂倫春先民對人類起源的探索及對祖先的生活、英雄人物業(yè)跡的描述和歌頌。
35、鄂倫春族的“扎恩達勒”(民歌),多以固定的曲調(diào)即興編詞歌唱,種類繁多,風格多樣。
36、尤其是新民歌,內(nèi)容更為豐富。
37、顏語、謎語,是后期發(fā)展起來的文學形成,是生產(chǎn)勞動的反映,是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智慧的結(jié)晶。
38、這些口頭文學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學藝術(shù)的寶庫。
39、 鄂倫春族能歌善舞,他們邊歌邊舞,表現(xiàn)勞動生活的豐富內(nèi)容。
40、《熊舞》、《野牛搏斗舞》、《樹雞舞》、《依哈賴舞》、《紅果舞》等都是表現(xiàn)獵人對野獸、飛禽的觀察以及生產(chǎn)過程的模仿。
41、“轉(zhuǎn)圈舞”是一種帶有自我娛樂性質(zhì)的群眾性歌舞,男女都參加,邊唱邊跳。
42、“假面舞”是融進了宗教內(nèi)容的由“薩滿”跳的祈求狩獵獲得豐收的祭祀舞。
43、 樂器有“朋奴化”(鐵制的一種口琴)、“文土文”(手鼓)。
44、鹿哨、狍哨既是生產(chǎn)工具,也是早期的樂器。
45、鄂倫春族在載歌載舞時,常有這些樂器伴奏。
46、 【民族建筑】“斜人柱”是鄂倫春語,意為“木桿屋子”。
47、它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桿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很簡陋的圓錐形房屋。
48、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簡單: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夠相互咬合的木桿支成一個傾斜度約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后將其它木桿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
49、上面再覆蓋上狍皮或樺樹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人柱”就建成了。
50、斜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時通風出煙,又可采光。
51、南側(cè)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出進的門。
52、斜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jù)季節(jié)的更迭而變換。
53、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
54、一架斜人柱約需狍皮五六十張。
55、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蓋樺樹皮了。
56、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風向陽處,而夏天則多搭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的地方。
57、 斜人柱結(jié)構(gòu)簡單,拆蓋極為容易,所用原料幾乎俯首即拾。
58、它是鄂倫春族游獵生活的產(chǎn)物。
59、定居以后,鄂倫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或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這種較為原始的活動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獵時才偶爾搭建,用以棲身或暫避風寒。
60、 【民族禮儀】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tǒng)。
61、無論在什么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后,其他人才能動。
62、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chǎn)。
63、鄂倫春族待客純樸、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64、 【生活習俗】鄂倫春族的物質(zhì)生活極具特色。
65、除食肉、衣皮外,過去的住所“仙人住”亦是狩獵文化的一種創(chuàng)造。
66、“仙人柱”形同半張開的雨傘,由30多根樹桿塔成,外面夏季覆蓋樺皮,冬季覆蓋獸皮,可很快塔成,可隨時拆卸。
67、“仙人柱”入門正對面的上方和左右兩側(cè),專供人們坐臥,但有嚴格的規(guī)定。
68、“仙人柱”中央終日燃燒著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
69、“仙人柱”后面的樹桿上懸掛著盛有神象的樺皮盒子,一般不準婦女接觸。
70、 鄂倫春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
71、實行嚴格的氏族外婚,各互相通婚的氏族成員之間,大多親上加親。
72、家庭中男女地位不過分懸殊,唯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一般屬于男子。
73、一個家庭兩代人共居的較多,如果人口過多,常常是長子結(jié)婚后在父母居處附近另立一“仙人柱”。
74、婦女生育不得在原來的“仙人柱”內(nèi),須到遠處設(shè)立產(chǎn)房,男人也不得入內(nèi)接近,滿月后才回家。
75、以往,人死后一般行天葬(即風葬)。
76、下山定居后,一般行土葬。
77、 鄂倫春族婦女絕活是給獵手制作“密塔哈”(狍頭帽子)。
78、這帽子是用整狍子的頭顱,去掉骨肉后,保留狍頭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
79、戴上這種帽子可以誘惑獵物。
80、鄂倫春人座森林、走森林、吃森林、穿森林。
81、衣、食、住、行都來自大森林的賜予。
82、 鄂倫春族遷到黑龍江南岸以來,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83、1990年鄂倫春馬隊曾給入侵的沙俄侵略軍以沉重打擊。
84、夏天,河流里以樺皮船作為交通工具。
85、現(xiàn)在鄂倫春族居住的地區(qū)已通了火車、汽車,交通更加方便了。
86、 【民族食俗】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
87、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面包餃子也很常見。
88、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里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里的魚類。
89、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90、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fā)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91、 【民族節(jié)慶】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春節(jié)的早晨,鄂倫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燒香,并扔進一塊肉和灑下一杯酒,當客人來拜年時,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塊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帶)。
92、 【宗教信仰】鄂倫春族信仰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
93、這種宗教與該民族特有的原始觀念是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94、他們的宗教形式,表現(xiàn)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薩滿”(巫師)是溝通神人之間的使者。
95、薩滿教信奉的神靈相當多。
96、鄂倫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陽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風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等。
97、除自然崇拜外,鄂倫春先民還崇拜“牛牛庫(熊)”、“老瑪斯(虎)”圖騰,鄂倫春人忌諱直乎熊、虎名、而是稱它“寶日坎(神)”、“諾彥(官)”、“烏塔其(老爺)”。
98、鄂倫春族對祖先崇拜十分盛行,而且現(xiàn)在亦如此。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