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八陣圖主題曲,八陣圖的意思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八陣圖》譯文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2、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3、?《八陣圖》(唐)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4、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5、?擴展資料:創(chuàng)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夏遷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傳說為三國時諸葛亮在夔州江灘所設(shè)。
6、向來景仰諸葛亮的杜甫用了許多筆墨記詠古跡抒發(fā)情懷。
7、《八陣圖》便是其中一首。
8、作品鑒賞”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9、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
10、三國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chuàng)建蜀國基業(yè),應(yīng)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11、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
12、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chuàng)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
13、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tǒng)經(jīng)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
14、”“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yè)有輝光。
15、”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yè)績。
16、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yè)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17、在結(jié)構(gòu)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18、“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19、”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fā)感慨。
20、“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21、據(jù)《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tài),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
22、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23、“石不轉(zhuǎn)”,化用了《詩經(jīng)·國風·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24、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他對蜀漢政權(quán)和統(tǒng)業(yè)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
25、同時,這散而復(fù)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后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tǒng)業(yè)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26、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并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郁情懷。
27、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
28、但這種議論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
29、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30、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八陣圖(唐代杜甫詩作)。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