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有的人的寫作手法是什么,有的人 的寫作背景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
2、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并去瞻仰了魯迅故居,這首詩就是之后詩人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3、臧克家以高度濃縮概括的詩句,總結(jié)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選擇和兩種人生歸宿,謳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一生,抒發(fā)了對那些為人民而活的人們由衷的贊美之情。
4、通篇使用對比,在相互的對照中將現(xiàn)實世界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歷史結(jié)果藝術(shù)呈現(xiàn)。
5、擴展資料:《有的人》全文: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6、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7、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8、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
9、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10、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1、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善用對比,對比造成兩種生死觀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惡的本質(zhì)區(qū)別;同時,這種對比是貫穿全篇各節(jié)的,從全詩而言則是用了鋪陳手法,依次展開。
12、文中多處暗引魯迅的詩文,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源于魯迅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則源于魯迅《野草·題辭》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13、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數(shù)句。
14、化用魯迅詩文以謳歌魯迅精神,形象而又鮮明,能更透徹更貼切地表達詩作的主題。
15、全篇語言凝練,富于節(jié)奏感。
16、情感表達在對比中產(chǎn)生強烈的效果。
17、使人過目不忘。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