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欲蓋彌彰的彌是什么意思,欲蓋彌彰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詞目】欲蓋彌彰【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近義詞】 此地?zé)o銀,適得其反,欲蓋而彰【反義詞】相得益彰【基本解釋】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
2、想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jié)果暴露得更加明顯。
3、詳細(xì)解釋出 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
4、”(章,同“彰”。
5、)典 故春秋時,魯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國大夫黑肱,背離邾國而投靠魯國,他的封地濫(今山東滕州東南)隨之而并入魯國的版圖。
6、(魯國在今山東南部,曲阜是當(dāng)時的首都;邾國是與魯國接壤的一個小國,故城在今山東鄒城東南。
7、)孔子所著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記下了這段歷史:“冬,黑肱以濫來奔。
8、” 《春秋》的文筆,過去一般文人都認(rèn)為它是最簡練的,敘事和評論、貶責(zé)和褒揚,措詞用句,都很嚴(yán)謹(jǐn)而恰合分寸。
9、《左傳》闡述《春秋》說:黑肱并非高貴人物,按《春秋》的編寫原則,本可不必記載,更不必寫出名字。
10、但是因為國土有變動,那就是重大的事件,不能不記上一筆了。
11、(“賤而書名,重地故也。
12、”)《左傳》還發(fā)表議論道:“這樣看來,一個以封地叛國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會因此而出名,而且會因此而使他的叛國罪名永遠(yuǎn)無法掩蓋,是故君子動則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個美名而無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惡名要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懲不義也。
13、”清代學(xué)者顧炎武對于上述《左傳》的議論加以補充道:“或欲蓋而名彰,如趙盾偽出奔,崔杼殺太史,將以蓋弒君之惡,而其惡益著焉。
14、”(參看“董狐之筆”。
15、崔杼,齊國大夫,他謀殺了齊莊公,卻叫負(fù)責(zé)記載歷史的“太史”,把齊莊公之死寫成是病死的。
16、太史不同意,因此被崔杼處死了。
17、但是繼任的史官仍然只記“崔杼弒君”的事實。
18、崔杼一連殺了三個史官,他的弒君之罪不但隱瞞不了,反而愈鬧愈大,罪行愈顯著了)顧炎武舉了趙盾和崔杼殺害了國君而不承認(rèn)的人為例,說是“蓋弒君之惡,而其惡益著”,和上述“欲蓋而名彰”意思一樣。
19、《申鑒·時事》也有與此類似說法:“或欲顯而不得,或欲隱而名彰”。
20、“欲蓋而名彰”后來一般都作“欲蓋彌彰”。
21、彌,更加;彰,顯著。
22、企圖掩蓋事實真相,結(jié)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