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
2、故人不獨親④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⑥,女有歸⑦。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⑨。
4、是故謀閉而不興⑩,盜竊亂賊而不作⑾,故外戶⑿而不閉⒀,是謂大同⒁。
5、 注釋 ?、龠x自《禮記·禮運》。
6、《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7、禮 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8、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9、 ②〔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
10、與,通“舉”。
11、 ?、邸仓v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12、 ?、堋灿H〕用如動詞,以……為親。
13、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14、 ?、荨柴?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
15、矜,通“鰥”。
16、寡,老而無夫的人。
17、孤,幼而無父的人。
18、獨,老而無子的人。
19、廢疾,殘疾人。
20、 ?、蕖材杏蟹?fèn)〕男子有職務。
21、分,職分,指職業(yè)。
22、 ?、摺才袣w〕意思是女子有歸宿。
23、歸,指女子出嫁。
24、 ⑧〔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5、惡,憎惡。
26、 ?、帷擦浩洳怀鲇谏硪玻槐貫榧骸骋馑际?,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27、 ?、狻仓\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
28、 ⑾〔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
29、亂,指造反。
30、賊,指害人。
31、作,興起。
32、 ?、小餐鈶簟撤褐复箝T。
33、 ?、选查]〕關閉大門。
34、 ?、摇泊笸持咐硐肷鐣?/p>
35、同,有和,平的意思。
36、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屬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
37、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38、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yǎng)”義,后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
39、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
40、譯文 在上古所遵行的社會準則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德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yǎng)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夠終其天年,中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卻不是為獨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所以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41、相關介紹 在政治上最高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42、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健康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
43、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
44、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45、這樣一來,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還人的事不會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46、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47、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zhà),事畢,出游于觀(讀guān,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
48、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
49、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50、”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