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憲大夫是什么官,大夫在古代是指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大夫。
2、①古代官階名稱,指從五品官員,地位低于公和卿,金朝大夫指從六品官員。
3、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夫。
4、殷周有大夫、鄉(xiāng)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
5、②古代職官的級名。
6、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
7、后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
8、秦漢以后,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
9、至唐宋尚有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
10、又隋唐以后以大夫為文官官階之稱號。
11、明清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校尉。
12、“大夫”作為散官官銜時指六品及以上官員,但作為實職時則無品級規(guī)定,六品以下官職亦可稱大夫,如漢朝禮官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品秩均為六百石,與級別最低的縣令同級(縣令品秩為千石至六百石)。
13、引證解釋1.、古代官職名。
14、周代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
15、后因以大夫為任官職者之稱。
16、 唐、宋時期尚存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 明、清時期廢除。
17、2.、古代爵位名。
18、如秦漢分爵位為公士、上造等,其中大夫居第五級,官大夫為第六級,公大夫為第七級,夫為第九級。
19、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20、隋、唐、明、清時期的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原為文職散官的稱謂,專為封贈時用。
21、3、對于手工藝人的敬稱。
22、《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啟請婆婆,過對門裱褙鋪里,請 璩大夫 來說話。
23、”擴展資料:由來大夫一稱歷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禮記》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夫、八十一元士。
24、”)。
25、后周成王制周禮,亦設(shè)有公、卿、大夫、士等官。
26、到是戰(zhàn)國出現(xiàn)的一個新概念——“士大夫”。
27、?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28、戰(zhàn)國典籍中表示等級序列仍用“大夫士”。
29、《荀子·禮論》載:“大夫士有常宗。
30、”《呂氏春秋·上農(nóng)》載:“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yè)。
31、”大夫士與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顛倒了一下,實際上反映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大夫士強調(diào)的是等級;士大夫指的是階層,它的特點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
32、分而言之,無論在春秋以前或戰(zhàn)國,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人,社會地位比士高。
33、為什么從戰(zhàn)國開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這是隨著官僚制度的興起,士大顯身手的結(jié)果。
34、一些出身士的人,靠著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現(xiàn)了一批布衣卿相。
35、另一方面,戰(zhàn)國時期的大夫與春秋時期也不大一樣。
36、春秋時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親分封而來的,并且是世襲的。
37、戰(zhàn)國時期的大夫正演變?yōu)楣倭朋w系中的一個職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數(shù)不再是靠宗親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襲,它們中的多數(shù)是由士升上來的。
38、"士大夫"是上述情況在觀念上的反映。
39、從時代看,這一概念在戰(zhàn)國中葉以后才流行開來。
4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夫。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