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國古代名樓分別是什么,名樓分別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湖南岳陽市的岳陽樓、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閣和湖北武漢市的黃鶴樓和被人們稱為“江南名樓”。
2、 湖南岳陽: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鄰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節(jié)做湯圓食之。
3、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4、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
5、邵東還有稱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風(fēng)行。
6、 六月早稻收割有嘗新一俗,現(xiàn)已少見。
7、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鄉(xiāng)間小橋為親娘者,謂之橋親娘,傳如此小孩能茁壯成長。
8、七月初十左右開始中元節(jié),放鞭炮燒紙錢迎接逝去先人謂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燒紙錢送之走謂之送老客。
9、期間天天上供燒紙并以爛熟綠豆為餡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樹葉裹之謂之桐子葉粑粑上供。
10、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11、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謂之小年,家家大掃除,亦隆重過之。
12、小年以后開始舂糍粑殺年豬。
13、俗傳小年以后死人皆為閻王誤做年豬收之,故喪家秘不發(fā)喪直至翌年破五之后。
14、大年三十舉家團圓,鄉(xiāng)間多在中午團年 江西南昌:過去,在南昌縣許多鄉(xiāng)村都有這樣一種鄉(xiāng)俗:抬菩薩。
15、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由保管本房族菩薩的“當頭人”,請來漆匠給菩薩貼金(每年都要貼一次)。
16、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jīng)請菩薩退位,然后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泊金(黃金)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再念經(jīng)請菩薩歸位。
17、菩薩貼過金后,“當頭人”便將其安置在木制轎內(nèi),轎似一把柜式椅子,菩薩就像坐在椅子上。
18、裝好轎杠,然后放在祖宗堂屋的堂前。
19、從臘月二十四起,本房族的青壯年隨時便可邀伴(要四人抬)抬菩薩在屋外滿村游走。
20、這種“抬菩薩”,一是增加過年的氣氛,二是一種類似體育活動的玩耍。
21、南昌人的釣魚習(xí)慣 千百年來,南昌人們的釣魚習(xí)俗被沿襲至今。
22、今天的南昌,江邊湖汊到處可見垂釣者的身影。
23、他們之中不僅有年過花甲老翁,也有著迷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婦女。
24、 文化遺跡 西湖區(qū)的翠花街、筷子巷一帶是南昌最為典型的民俗文化遺跡。
25、 南昌的茶館 南昌人歷史上就有在茶館聚會的習(xí)慣。
26、據(jù)傳,南昌擺茶鋪,開茶莊也有千年的歷史。
27、每天,熙熙攘攘的人們從早上8時到12時,下午3時到晚上10時,都聚會于各家茶館。
28、現(xiàn)在許多已退休的老人,各地來往的旅客,也都愿意聚會在茶館,喝上一壺,敘舊,聊天,下棋,聽說書,清唱。
29、 湖北武漢: 夏至七月以后,酷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從家中"趕"出來,不得不到街道兩旁擺竹床露宿。
30、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老者、兒童、青年、少婦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
31、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見少婦、姑娘身著短褲、裙子睡在街頭上,大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鮮。
32、然而當?shù)厝藚s習(xí)以為常。
33、 武漢是中國有名的"火爐城"之一,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左右。
34、酷熱難耐的時間長達兩個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漢特有的民習(xí)"竹床陣"。
35、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孝花鼓,又稱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為楚劇。
36、 據(jù)老藝人推算,黃孝花鼓的歷史,可追溯到130年以前。
37、它的產(chǎn)生,當不晚于清道光年間,是在黃陂、孝感一帶的竹馬、高蹺等民間歌舞及鄂東哦呵腔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形成的。
38、原為人聲幫腔,鑼鼓伴奏,1902年進入武漢后,受到漢劇、京劇影響,逐步發(fā)展提高,1923年改為絲弦伴奏。
39、 湖北省荊門的燈歌主要是每年春節(jié)期間表演高蹺、彩船時唱的。
40、高蹺為三人,一男二女;彩船也是三人,一駕船女子,一撐船老漢,一老太婆手持破巴扇趕船。
41、無論高蹺、船都有鑼、鼓、镲、金鑼、馬鑼伴奏。
42、由一人領(lǐng)唱大家?guī)颓?,有時也是大家一起唱。
43、歌詞有上下句為一段,也有四句一段和多句子,唱腔比較歡快熱烈,節(jié)日氣氛比較濃厚。
44、 荊州花鼓原是民間窮苦人乞討謀生的"沿門花鼓"和薅草秧歌。
45、這種"花鼓"是一人擊鼓唱詞,數(shù)人幫腔和調(diào)。
46、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戲。
47、1955年有一位老藝人搜集記錄了花鼓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從未有過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樂曲譜,并大膽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用來為花鼓戲伴奏,使花鼓戲結(jié)束了"一唱眾和"和單純用鑼鼓伴奏的歷史。
48、如今,荊州花鼓戲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diào),唱腔悠揚、甜美、悅耳,已有《家庭公案》、《水鄉(xiāng)情》等幾十個劇目,既取材于湖鄉(xiāng)生活,又展現(xiàn)湖鄉(xiāng)風(fēng)貌。
49、在民間,男女老幼走路、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diào),也有很大的"魔力"。
50、有人說:"聽了花鼓的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藥!""做活不唱花鼓戲,渾身上下無力氣"。
51、來到荊州地區(qū),可以看到小學(xué)生放學(xué)時提著的收音機里。
52、汽車里、商店柜臺內(nèi),播放的全是荊州花鼓戲。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