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崔解明德小學 2011年2月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崔解明德小學 潘濤 一、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3個班,其中一班40人,二班41人,三班39人。
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定性描述 A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3、 B已有知識、經(jīng)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
4、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
5、家長偏重于語、數(shù)、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6、 2、定量分析 本年級部分學生學習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不濃。
7、但大多數(shù)學生能積極上進,基于此,重點放在轉變學生思想,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本學期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二)、教師個人情況分析 今年我從事四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對教材教法需從頭開始,新工作新挑戰(zhàn),我一定認真、勤勉、負責,努力鉆研教材,學習教學理論,爭取取得理想的成績。
8、 二、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體系 2、本冊教材特點 3、本冊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
9、從探究對象上看,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為主,把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一步;從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研究;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搜集證據(jù),懂得假設的必要性和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性,適當?shù)厝谌胍恍┙忉屌c建立模型,使學生逐步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概念,科學地想事情、做事情。
10、 本冊共五個單元。
11、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
12、要求學生對人體的骨骼、關節(jié)、肌肉有初步的了解、指導他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對他們進行健康的保護與鍛煉。
13、 第二單元:養(yǎng)蠶。
14、通過養(yǎng)蠶這一實踐活動是學生對蠶的一生油一定的了解,指導蠶的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熱愛生命的意識。
15、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
16、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識學生了解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
17、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18、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
19、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
20、并能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
21、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
22、通過具體的實驗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
23、 4、教學重點 A、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4、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tài)。
25、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
26、 B、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態(tài)。
27、經(jīng)歷飼養(yǎng)小動物的過程,描述動物生長的大致過程。
28、 5、教學難點 A、知道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9、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置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 B、能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30、能作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
31、喜歡大膽想象 C、調查與觀察、實驗的不同之處。
32、區(qū)分預測與推理。
33、 6、學生前置知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成的骨的總和 2、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jié)的位置 3、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于肌肉的收縮,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4、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
34、 5、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jīng)過變態(tài);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征 6、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35、 7、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
36、 8、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9、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37、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10、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chǎn)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38、 1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
39、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40、 12、懂得調查的意義,懂得預測的含義以及兩種常見的預測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41、 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作假設性解釋。
42、 3、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tài)。
43、 4、能制作簡易科學模型。
44、 5、會查閱書刊和其它信息。
45、 6、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jù)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6、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shù)據(jù)、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47、 2、了解運動系統(tǒng)的健康是人的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48、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
49、注重證據(jù)。
50、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51、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52、 四、 基本措施: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jù)進行驗證,經(jīng)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周次 單元 課時 1-3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 6 4-6 第二單元:養(yǎng)蠶 6 7-9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 7 10 期中考試 11-14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 8 15-16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 4 17-19 考查、復習,考試 6。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