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什么是觀察法它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觀察法的特點 1.能動性 科學的觀察是具有能動性的感性認識活動,它與一般所說的觀察不同,即不是簡單反射式的感覺,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與研究。
2、 它要求達到:(1)確定某個現(xiàn)象,得以發(fā)展的條件;(2)詳細描述所觀察的現(xiàn)象;(3)科學地分析和說明所研究的對象。
3、也就是查明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和關系,為此,在觀察之前,應根據(jù)科研任務,制訂好計劃,包括確定觀察對象、觀察條件、觀察范圍和觀察方法,以保證觀察有目的地進行。
4、這樣的觀察是自覺的,不是盲目的,是能動的,不是被動的。
5、它要求觀察者充分發(fā)揮觀察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6、 2.選擇性 科學的觀察并不是一般地認識現(xiàn)象和事實,而是從大量客觀事實中,選擇觀察的典型對象,選擇典型條件、時間、地點,獲得典型事物的現(xiàn)象和過程。
7、只有把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經過選擇的觀察對象上,把觀察始終和有意注意結合在一起,不為無關現(xiàn)象所分散,盡量排除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這樣的觀察才能獲得預期的成效。
8、 例如,進行某班級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現(xiàn)狀的觀察。
9、根據(jù)觀察目的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選擇反映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的主要指標(如時效性、求知欲、創(chuàng)造力、自強、意志力、學習習慣等);主要指標中又應選擇典型指標(如時效性)以及主要二級指標,選擇幾個主要時間、場合等等。
10、只有把觀察集中在經過選擇的幾名學生、幾項主要指標、幾個主要時間和場合等等對象上,才有可能達到科學觀察的目的。
11、 3.客觀性 即要使觀察所獲得的現(xiàn)象和過程能正確反映客觀事實。
12、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材料是認識事物的依據(jù),是科學研究的基礎。
13、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即獲得事實材料的觀察是否具有客觀性的品質。
14、觀察中獲得的結果,實際上是觀察者通過觀察手段對觀察對象的現(xiàn)象或過程的一種反映和描述。
15、 科學的觀察就在于觀察的客觀性。
16、首先,要確保觀察在自然存在條件下進行,絕對不能影響被觀察者的常態(tài),這樣才能得到自然條件下的真實情況,否則所得到的事實材料反映反常的情況,就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17、也有這樣一種情況,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在接受觀察,這就有可能使觀察對象預先考慮給予觀察者以一定的反應。
18、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消除對觀察者的陌生感,以盡量控制觀察對象的異常狀態(tài)。
19、 例如,某校對一名曾經失足的女學生進行觀察。
20、盡管失足已成為過去,又從工讀學?;氐皆?,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但是,她的心靈已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對生活失去希望。
21、為了喚起她的生活信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較為系統(tǒng)的教育措施。
22、同時進行教育措施與激發(fā)自信心相關性的研究。
23、一方面繪制了為時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兩名好學生,與她生活在一起,進行一年的觀察,繪制出她情緒升降變化的曲線圖。
24、在被觀察者保持自然常態(tài)的情況下,觀察記錄了很有價值的資料。
25、然而,由于觀察者的不慎,被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被跟蹤觀察,一下子情緒變化的曲線就變得毫無意義,已經獲得的教育效果也幾乎化為烏有。
26、觀察只好終止。
27、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復了常態(tài)。
28、 其次,觀察要如實地反映現(xiàn)實情況,觀察者不能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許摻雜個人的偏見,否則就會掩蓋了對觀察對象的情況的真實反映。
29、觀察要取純客觀的態(tài)度,不許有絲毫主觀的偏見攙在心頭,若有一點,所觀察的便會走了樣子了。
30、” 第三,觀察要在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下進行,要對觀察的現(xiàn)象或過程進行反復的觀察。
31、一方面是被觀察的現(xiàn)象或過程只有在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下,觀察才有客觀性。
32、對于那些稍縱即逝的現(xiàn)象和過程,則不適于單獨用觀察法去研究。
33、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者無法復核和確定觀察結果是否正確。
34、另一方面,要長期、連續(xù)、反復地進行觀察,否則就不易分辨事物現(xiàn)象或過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貫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質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
35、反復觀察的次數(shù)越多,越能準確反映客觀事物。
36、 例如,在進行學生心理衛(wèi)生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中,集中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有洗手的異常行為。
37、當時正是甲肝流行,該生的行為是適應衛(wèi)生要求的正常行為,還是屬于心理不健康的強迫行為,只有反復觀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觀事實的結論。
38、經過兩個階段(正處甲肝流行階段和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的一個月以后)的反復觀察。
39、發(fā)現(xiàn)該生在每次開關教室門、收交作業(yè)本(他是課代表)、使用公共用具、與同學進行手接觸后,都帶有緊張的心理去洗手,并且一洗再洗,兩個階段的觀察結果無區(qū)別。
40、由此,才確認該生的洗手行為屬強迫行為。
41、通過與該生的交談,說明他確有“明知何必反復洗手,卻難以解脫不洗手就有一雙骯臟的手”的心理重壓。
42、可見,只有經過反復觀察,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