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的表達技巧有幾種,詩歌的表達技巧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互文)、表現(xiàn)手法(用典、聯(lián)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這是詩詞考核鑒賞的重點,再次強調答題要領:內容(寫什么)、方法(怎么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怎么樣)。
2、(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可以按需要倒換,但答題時不可缺漏。
3、) ?。ㄒ唬┍磉_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
4、例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5、”(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6、)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
7、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8、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9、”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地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fā)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10、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11、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2、”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13、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
14、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具體的抒情手法有: ?、俳杈盎蚪栉锸闱?。
15、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16、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對象。
17、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19、 ?、谠⑶橛诰埃ɑ蛭铮?,情景交融。
20、這種方式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比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21、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2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借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23、另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24、以上兩種抒情方式均屬間接抒情。
25、 ?、壑苯邮闱椤?/p>
26、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27、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28、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29、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0、”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31、 ?、芡形镅灾?。
32、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3、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34、比如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35、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36、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37、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38、”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
39、前四句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寫蟬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一飽。
40、后四句直抒己意,他鄉(xiāng)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何不歸去。
41、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
42、 ⑤托物寓理。
43、一般是哲理詩,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4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5、” ?、抻玫涫闱檫_意。
46、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
47、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48、比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謙頗。
49、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0、 ?、邤⑹率闱?。
51、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52、 ?、嘟韫胖S今。
53、如戎昱《詠史》:“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54、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55、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56、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57、”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政治諷刺詩。
58、唐代自安史亂后,朝政混亂,國力削弱,藩鎮(zhèn)割據(jù),邊患十分嚴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邊境各族人民倍受禍害。
59、因此詩人對朝廷執(zhí)行屈辱的和親政策,以為國恥,痛心疾首。
60、這首諷喻詩,寫得激憤痛切,直截了當,一針見血。
61、 ?。ǘ┍憩F(xiàn)手法:用典、聯(lián)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
62、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情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63、例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64、”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
65、“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66、”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
67、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68、(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69、例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70、”“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
71、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72、 2.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73、例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7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75、”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76、 3.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77、例如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78、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79、”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80、 4.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81、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8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83、”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84、 5.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85、例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86、”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87、 6.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88、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89、”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
90、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抒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91、 7.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92、例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9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94、”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95、 8.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96、有先揚后抑或先抑后揚之分。
97、例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98、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99、”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地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00、 9.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
101、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102、例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103、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104、”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105、 10.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106、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07、”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108、 11.正側: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109、例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
110、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111、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112、”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113、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寫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寫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114、 12.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15、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1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17、”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18、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119、例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20、”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江水猶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121、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22、例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
123、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托物言志,寫柳樹獨出荒園無人觀賞,抒發(fā)人才被埋沒的感慨。
124、(三)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虛實結合。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