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游洞風(fēng)景區(qū)好玩不,三游洞風(fēng)景區(qū)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三峽畫廊之中,有一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西陵峽口,它就是聞名遐邇的三游洞文物風(fēng)景區(qū)。
2、三游洞文物景區(qū)位于宜昌市區(qū)西北十公里西陵山北峰的峭壁間,背靠長江,面臨下牢溪,三面環(huán)水,一面連山,洞景奇絕,山水秀麗,是始于唐宋時期的著名古跡和游覽勝地。
3、三游洞歷史悠久,清代龔紹仁詩云:“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
4、三游最著名,喧傳自唐宋。
5、”據(jù)史料記載:“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詩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升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剌史,其弟白行簡同行,路過夷陵(今宜昌),恰遇好友元稹。
6、詩人元稹由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調(diào)遷虢州(今河南靈寶)長史,客居夷陵。
7、元白三人同游古洞,置酒暢談,通宵不寐,戀戀不舍,各賦古調(diào)詩二十韻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書于洞壁。
8、現(xiàn)洞中尚存明代重刻的白居易《三游洞序》碑石,詩已失傳。
9、三游洞即由此得名。
10、到了宋代,三游洞已成為南方游覽勝地。
11、著名文學(xué)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于嘉祐元年(1056年)冬,從故鄉(xiāng)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同赴京,途經(jīng)夷陵,尋勝游洞,賦詩唱和。
12、人們稱白居易三人之游為“前三游”,而稱蘇軾父子三人之游為“后三游”。
13、三游洞地勢險峻,清人魯先榜描述它是“四望皆山,一峰出眾;峻嶺之間,橫開一洞。
14、”下臨深谷,峭壁百丈,形若穹廈,冬暖夏涼。
15、洞室開闊,深約三十米,高六米。
16、洞口藤蔓倒掛,隨風(fēng)飄拂,洞中巖石褶迭起伏,斷裂縱橫。
17、有三根似圓若方的鐘乳石柱,垂直平行橫列,將洞隔成相通的前后兩室。
18、前室明曠,詩文滿壁,并陳列有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的漢白玉石刻像、字畫多件。
19、后室幽奧,洞壁上有幾個小洞,即所謂“洞中有洞”,但可望而不可入。
20、左壁有一耳洞,佝僂扶壁前行十幾步,可通于洞外。
21、游從多從此洞爬進爬出,把石壁磨得光滑發(fā)亮。
22、石壁頂部有一形若懸鐘的奇石,用石子投擊,其聲如鐘;石子落地,其聲如鼓。
23、所以有“天鐘地鼓”之說。
24、因三游洞景色綺麗,曾被古人喻為“仙境”、“幻境”、“桃源洞”。
25、至今洞壁上仍留有“洞天福地”的巨幅題刻。
26、大自然造就了三游洞綺麗的自然景觀,歷史留給了三游洞豐富的人文景觀。
27、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保護、開發(fā)和建設(shè),三游洞現(xiàn)已形成以文物為特色,山水洞泉渾然一體,亭臺樓閣交相映輝的文物古跡名勝風(fēng)景區(qū)。
28、洞內(nèi)整修陳列的碑刻琳瑯滿目。
29、“元白塑像”立于洞室,若明若暗,惟妙惟肖。
30、游人來到福地洞天,總愛和元白三人“合影留念”。
31、洞外下牢溪旁,“陸游泉”水清澈如鏡,半壁石亭依山而建,古樸凝重。
32、三游洞所在的夷山,舊貌換新容。
33、由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作記的至喜亭,造型獨特,似仙女亭亭玉立于西陵峽口,中外游客,“至之則喜”,以登亭遠眺為樂。
34、因張飛擂鼓而得名的鼓臺旁,高大挺拔、栩栩如生的張飛塑像,再現(xiàn)了一代猛將的勃勃英姿。
35、雄踞峽口的古代軍壘,形若城堡,與張飛擂鼓臺遙相呼應(yīng),仿佛要把人們帶進那戰(zhàn)鼓聲聲的古戰(zhàn)場。
36、中華震旦角石園、世界華人印章石園、抗戰(zhàn)紀(jì)念遺址、劉封城遺址、津亭、山谷亭、長廊、觀峽洞、棧道等遺址和景點,或依山而建,或臨江而筑,高低錯落,妙趣橫生。
37、仿古建筑楚塞樓,位于三游洞山頂,在郁郁蔥蔥的群峰之間,顯得氣勢非凡,格外壯觀。
38、登樓四望,重巒疊翠,風(fēng)韻多嬌,西覽山重水復(fù)的峽江畫廊,東眺舉世聞名的葛洲壩雄發(fā)。
39、正如白居易在《三游洞序》中所云:“斯境勝絕,天地間其有幾乎!”。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