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是ldquo為一顆心而奮斗rdquo還是ldquo為一顆心而奮斗rdquo?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應當是“勠力同心”。
2、這是漢語里的一個成語,它的讀音拼音寫作“l(fā)ù lì tóng xīn”涵義:指不同的人或一個隊伍里的人思想保持一致,齊心團結,合力牢固。
3、典故出自古文《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4、”與萬眾齊心同意。
5、注:《左傳》原文中寫作“戮力同心”,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修訂為“勠力同心”,現(xiàn)應寫作“勠力同心”。
6、????擴展資料:《春秋左氏傳》(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朝以后才多稱《左傳》。
7、《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8、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9、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且為十三經(jīng)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jīng)部。
10、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11、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12、《左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按照歷史資料來編寫的,但作者在記敘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
13、這種思想在倫理道德、政治主張、強調等級制度、尊卑觀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14、首先,揭示了社會變革的歷史趨勢。
15、作者以敏銳的歷史眼光,記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現(xiàn)了新舊勢力的消長,揭示了社會變革的趨勢。
16、作者在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場上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做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
17、《左傳》發(fā)展了《春秋》筆法,通過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描述、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xiàn)道德評價。
18、比如莊公十年敘述“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與魯莊公的一段對話,就是通過曹劌的話語傳達出作者的思想。
19、同時,《左傳》創(chuàng)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敘事中或敘事結束后直接引入議論,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評價,以此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
20、其次,強調人的意義,重視民的作用。
21、春秋時期,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變革的廣泛興起,神的地位逐漸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進步的政治家已經(jīng)理性地認識到人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意義。
22、昭公十八年記載,夏五月氣候干燥,因而宋、衛(wèi)、陳、鄭等不少國家都發(fā)生了火災。
23、鄭大夫裨灶主張用寶物祭祀神靈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認為寶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鄭相子產(chǎn)則提出“天道遠,人道邇”的觀點,認為靠“天道”無法解決人事的問題。
24、結果是鄭國沒有進行祭祀,由于加強了人的管理,也沒有再發(fā)生火災。
25、桓公六年記載隨國大夫季梁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26、”莊公三十二年記載周大夫史嚚說:“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
27、”這些記載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在天與人的關系上,《左傳》更強調人的意義。
28、《左傳》還注意暴露丑惡,褒揚美善。
29、作者本著“不隱惡”的態(tài)度,對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諸如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僭越篡逆、互相殘殺和貴族們的荒淫無恥、奢侈糜爛的生活以及他們虛偽奸詐、貪婪殘暴的性格,進行了如實的記錄和描寫。
30、宣公二年記載的“晉靈公不君”,寫晉靈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從高臺上用彈弓射人取樂,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殺了廚師,最終釀成了晉國的政治災難。
31、《左傳》更注重褒獎美善,記述了許多人物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困難的感人事跡,歌頌了這些人物的愛國情懷。
32、如僖公三十三年記載的“弦高犒師”,為鄭國爭取了主動,使來犯者不敢輕舉妄動;定公四年,吳軍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動了秦哀公,出師擊退了吳軍,挽救了楚國;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禮儀保護了魯定公,收回了被晉國占領的的魯國邊邑,打擊了晉定公的囂張氣焰。
33、????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左傳。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