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洞庭山碧螺春,洞庭山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張說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2、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3、譯文:放眼遙望巴陵地區(qū)洞庭湖一帶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這孤獨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4、傳說這君山上曾居住著神仙可惜未能得見,我的心潮隨著那蕩漾的湖水綿遠悠長。
5、2、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宋代:蘇舜欽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6、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7、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
8、撇浪載鱸還。
9、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10、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11、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
12、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
13、不肯傍青綸。
14、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15、譯文:太湖岸邊的景物一片凄涼,明凈的湖水環(huán)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里。
16、正想起范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
17、傍晚,暴風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18、胸懷著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如今正當身強力壯的年華,恥于投閑置散隱居水鄉(xiāng)。
19、為什么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fā)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游近釣絲旁。
20、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涌濤蕩。
21、3、木蘭花慢·太湖縱眺清代:洪亮吉眼中何所有?三萬頃,太湖寬。
22、縱蛟虎縱橫,龍魚出沒,也把綸竿。
23、龍威丈人何在?約空中同憑玉闌干。
24、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25、更殘,黑霧杳漫漫,激電閃流丸。
26、有上界神仙,乘風來往,問我平安。
27、思量要栽黃竹,只平鋪海水幾時干?歸路欲尋鐵甕,望中陡落銀盤。
28、譯文: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是有三萬六千頃、江水浩浩蕩蕩的太湖。
29、太湖寬廣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蕩,龍魚出沒,我自把定魚竿獨坐垂釣。
30、龍威丈人在哪里呢?恍惚中只覺得他正約我一起登高縱目同上玉京。
31、登高豪飲,酒醒之時只覺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32、夜深更殘,太湖黑霧彌漫,閃電激發(fā),金蛇狂舞。
33、有上界仙人,乘風飄飄而下,向我問候。
34、突然想要栽遍黃竹,自創(chuàng)一片人間仙境。
35、只是什么時候才能將這這一望無際的太湖水吸干呢?夜半歸去,只見烏云消盡,一盤銀輪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靜謐。
36、擴展資料:寫作背景:《木蘭花慢·太湖縱眺》:這首詞馳騁想象,雜糅仙境,形象迭出,頻繁轉(zhuǎn)換,充滿了神奇恍惚,光怪陸離的趣現(xiàn)實描寫,造成了一種劇烈的令人驚嘆的審美效果。
37、作者所描寫的仙境以虛為主,為了抒發(fā)豪邁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實有景象,塑造了一個神秘險怪的太湖形象。
38、《滄浪亭記》:本詞是蘇舜欽的僅存之詞。
39、北宋慶歷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慶歷新政”,蘇舜欽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
40、保守派想打擊改革派,彈劾他監(jiān)守自盜,被撤職流寓蘇州。
41、并在此購下了一處荒廢不堪卻很幽靜的花園,臨水買石筑成滄浪亭之后,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
42、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志難酬的彷徨和憂心。
43、上闋寫作者隱逸于太湖旖旎風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志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44、《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這是作者謫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別之作。
45、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梁知微,時途經(jīng)岳州入朝,遂有與詩人的相遇。
46、當時作者被貶為岳州刺史,在為梁知微舉行的送別宴會上創(chuàng)作此詩。
47、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題云“自洞庭山”相送。
48、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十九。
49、這是送別之作。
50、詩中送別之意,若不從興象風神求之,那真是“無跡可求”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