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和條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也稱為石灰?guī)r地形,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
2、又稱巖溶地貌。
3、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tǒng)稱為喀斯特作用。
4、一般指碳酸鹽類巖石分布地區(qū)或存在流經(jīng)石灰?guī)r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xiàn)象。
5、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巖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于水中。
6、經(jīng)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巖層千溝萬壑為標志的地表特征。
7、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8、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yè)發(fā)展,因此在云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兩銀”的俗諺。
9、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
10、目前巴爾干半島及中國廣西、貴州、云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
11、該種地形地理學家最早在克羅地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
12、“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東北角大城 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
13、因為該地區(qū)絕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于斯洛文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14、語源“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亞伊斯特拉半島的一個地區(qū)。
15、(當?shù)胤Q為Kras,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廣泛的厚實的石灰?guī)r層。
16、經(jīng)過長時間的水流侵蝕,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17、故而地質學家們將這種石灰?guī)r層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18、 化學原理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溫帶氣候地區(qū)pH值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guī)r層所造成的。
19、隨著地表下的巖石不斷與水反應,將不溶的碳酸鹽在與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斷生成可溶但不穩(wěn)定的碳酸氫鹽,在排水較好的地下巖層就能形成一個大的溶洞。
20、溶洞中的水在流動時,其溶解的碳酸氫鹽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鹽沉降在地面。
21、溶洞中從高處落下這樣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碳酸鹽沉降在溶洞頂部,而另一部分則會在地面沉降。
22、上部的碳酸鹽沉降往往形成一個倒錐形的鐘乳石,而地面上會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筍。
23、 喀斯特地形分: 按其發(fā)育演化地表水沿灰?guī)r內的節(jié)理面或裂隙面等發(fā)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guī)r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4、 地表水沿灰?guī)r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25、 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后發(fā)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26、 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fā)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27、 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28、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xù)進行。
29、地勢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暖濕的石灰?guī)r層分布區(qū)。
30、較著名的區(qū)域有中國廣西、 云南和貴州等省(區(qū)),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區(qū),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qū),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
31、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32、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巖出露地區(qū),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 。
33、其中以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所占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qū)之一;有著名的云南石林 應用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yī)療價值。
34、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35、喀斯特地區(qū)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資源。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