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愛蓮說譯文簡短50字,愛蓮說譯文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5、蓮 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
6、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
7、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
8、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并不顯得妖艷。
9、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10、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
11、??!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聽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12、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叢書集成》本)。
13、周敦頤(1017—1073),道州(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宋代哲學家。
14、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濂溪先生。
15、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蕃(fán):多〕。
16、晉陶淵明獨愛菊。
17、自李唐〔李唐:指唐代。
18、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19、〕來,世人甚愛牡丹。
20、予獨愛蓮之出淤泥〔淤(yū)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21、〕而不染〔染:沾染(污穢)〕,濯清漣而不妖〔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妖媚。
22、濯,洗滌。
23、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24、妖,妖艷美麗而不端莊。
2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
26、〕,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27、亭亭,聳立的樣子。
28、植,樹立。
29、〕,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xiè)玩焉:玩弄。
30、褻,親近而不莊重。
31、焉,助詞。
32、〕。
33、 先用襯筆,再轉(zhuǎn)去寫蓮,突出蓮的高潔可愛。
34、眾多可愛的花是一般的襯托,菊和牡丹是重點襯托,菊,從正面襯托,牡丹,從反面襯托。
35、描寫蓮的形象,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清高風度等各個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
36、 先總提后分說。
37、含蓄地說明,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體現(xiàn)。
38、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 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兩個“獨”字又相對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39、 一一描繪蓮的性狀,寫出蓮的可愛之處。
40、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隱逸者:指隱居的人。
41、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
42、〕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
43、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
44、〕;蓮,花之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5、〕者也。
46、噫〔噫(yī):嘆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唉”。
47、〕!菊之愛〔菊之愛:對于菊花的愛好。
48、〕,陶后鮮有聞。
49、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宜乎眾矣:人該是很多了。
50、宜,應當。
51、〕。
52、 將菊、牡丹、蓮一一擬人,又從襯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表示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53、 不同的花被比喻為不同的人。
54、對三種花的不同評價,實際上是對不同愛花情趣的人的評價。
55、以“君子”喻蓮,表明了作者的道德理想。
56、 用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
57、一嘆愛菊者“鮮”,“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二嘆愛蓮者少,用疑問句,發(fā)人深?。蝗龂@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tài),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
58、 這篇短文有不少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
59、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60、它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批評,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61、文中分別賦予菊、牡丹和蓮以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62、“陶淵明獨愛菊”,因為“菊,花之隱逸者也”,可見陶淵明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因為“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可見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tài)度。
63、而“予獨愛蓮”,因為“蓮,花之君子者也”,可見作者既不愿意隱逸,也不貪慕富貴,志在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
64、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也是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的。
65、 二是巧妙運用襯托和比喻。
66、文中先以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做襯托,突出“予獨愛蓮”,并描繪出蓮的可愛形象,由此進入正題;再以“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做襯托,突出“蓮,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愛”“牡丹之愛”做襯托,突出“蓮之愛”,特別是最后一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憤世嫉俗,暗含譏諷,表現(xiàn)了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反襯了“蓮之愛”的難能可貴。
67、三次襯托,既各有其作用,又使主題步步深化。
68、全文始終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彼此對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69、文中分別將菊、牡丹和蓮比喻為隱士、富貴者和君子,十分貼切。
70、特別是描寫蓮的形象的文字,體物入微,“形”“神”兼?zhèn)?,既準確地表現(xiàn)了她的外部特征,又傳神地揭示了她的內(nèi)在氣質(zhì),使花貌、花品與人格渾然一體。
7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芬芳,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72、這些描寫,以蓮喻人,將蓮人格化了,是作者心志的寫照,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操。
73、 三是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74、全篇僅10句話,119個字,卻婉轉(zhuǎn)曲折,搖曳多姿,既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懷又諷刺了世態(tài),寓意深刻而耐人尋味,感情深切而打動人心。
75、其中對蓮的形象的描寫尤為凝練而傳神。
76、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7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都是駢句。
78、散句與駢句交錯運用,因此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79、 本文的立意和語言對后世都產(chǎn)生了影響。
80、如魯迅先生青年時期所作的七律《蓮蓬人》就曾寫道:“掃卻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81、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82、“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表明了一種頗為可貴的生活態(tài)度,是至今傳誦的名句。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