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呂氏春秋中的寓言,呂氏春秋中的寓言故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2、先王之法,經(jīng)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
3、 【譯文】 國君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yàn)楹笕藷o從取法它。
4、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有的增補(bǔ)它,有的刪減它,怎么能夠取法它呢?即使人們沒有增減它,也還是無從取法它的。
5、 【原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
6、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
7、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8、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
9、故察已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10、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
11、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yuǎn),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
12、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
13、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
14、 【譯文】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適應(yīng)當(dāng)時的需要的。
15、(過去的)時代不能與法令制度(的條文)一同存在下來。
16、(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現(xiàn)在還保存下來,還是不能取法它。
17、因此要拋棄先王現(xiàn)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jù)。
18、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jù)是什么呢?那就是從人出發(fā),自己本來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別人,明察現(xiàn)在就可推知古代。
19、古代和現(xiàn)在是一樣的,別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20、明白事理的人,可貴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夠根據(jù)近的推知遠(yuǎn)的,根據(jù)現(xiàn)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據(jù)看到的推知未見到的。
21、所以觀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陽、月亮的運(yùn)行,早晚和寒暑季節(jié)的變化;看到瓶子里水結(jié)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經(jīng)寒冷,魚鱉已經(jīng)潛伏了。
22、嘗一塊肉,就知道一鍋里的味道,全鼎中調(diào)味的好壞。
23、 【原文】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
24、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
25、向其先表之時可導(dǎo)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dǎo)之,此其所以敗也。
26、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27、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28、以此為治,豈不悲哉! 【譯文】 楚國人要去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里設(shè)立標(biāo)記。
29、澭水突然上漲上,楚國人不知道,還是順著(原來的)標(biāo)記在夜間渡水,(結(jié)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shù)穆曇羧缤蠓课莸顾粯印?/p>
30、以前他們設(shè)立標(biāo)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jù)標(biāo)記)渡水的,現(xiàn)在水位已經(jīng)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biāo)記渡水,這是他們?yōu)槭裁磻K敗的原因。
31、現(xiàn)在的國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這種情況。
32、時代已經(jīng)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適應(yīng)了,但還在說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
33、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可悲嗎! 【原文】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34、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35、譬之若良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
36、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37、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
38、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務(wù)相反也,時勢異也。
39、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40、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41、 【譯文】 所以說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變就會行不通,混亂和不合時宜都不能治理好國家。
42、社會不同了,時代改變了,改變法令制度是應(yīng)該的。
43、比如好的醫(yī)生,病癥千變?nèi)f化,下藥也要千變?nèi)f化。
44、病癥變了而藥不變,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xiàn)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45、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據(jù)法令制度來進(jìn)行,修訂法令制度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46、因此,統(tǒng)治過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們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時代形勢不一樣了。
47、所以說:好劍只要求它能斬斷東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鏌铘;好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驥驁。
48、完成功名,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標(biāo)啊。
49、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50、”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1、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52、時已徙矣,而法不徙。
53、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寶劍從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個記號,說:“這里是寶劍掉下去的地方。
54、”船停了,他就從他刻著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打撈寶劍。
55、船已經(jīng)走了,但劍沒有動,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涂嗎?用舊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國家,正和這個(故事)相同。
56、時代已經(jīng)變了,而法令制度不變,用這種方法治理國家,豈不太難了嗎! 【原文】 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
57、人問其故。
58、曰:“此其父善游。
59、”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60、荊國之為政,有似于此。
61、 【譯文】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嬰兒啼哭起來。
62、旁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做。
63、(他)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
64、”孩子的父親盡管很會游泳,那孩子難道就一定也很會游泳嗎?用這種方法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
65、楚國人治理國家,就有點(diǎn)象這種情況。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